在哈利波特爆紅的時候,我不能免俗地買了小說來看。我當時想既然是童書,應該會很好懂,就買了英文版來看。但是看到第四集我就有點看不下去了,不僅是因為書的厚度暴增,有騙錢之嫌,而且是因為小說失去了緊密的結構,羅琳開始東拉西扯,有如台灣本土劇一般冒出一堆不合理的情節。而最吸引我的魔幻情節也不可避免的轉變成正邪對決,落入戰爭片的窠臼。(我覺得「魔戒」「駭客任務」也有相同的問題)。所以第五集以後我就沒有買。電影也是看完第二集就沒有興趣再往下看。說實在,我並沒有看過哈利波特的中文小說,但由於它的名頭實在太響亮,所以角色的中文譯名都耳熟能詳。身為一名譯者,我當初對某些譯名就很有意見,但都沒有好好整理發表。現在就讓我來清算一下哈利波特裡我不喜歡的譯名。

──Voldemort = 佛地魔。這個字應該來自法文的vol de mort = flight of death,但羅琳說她是自己想出來的。隨便她,我不在意。中文翻譯成「佛地魔」我可是大有意見。我相信譯者一定非常得意她想出這個語音對得極準,有宗教意味又具矛盾衝突涵義的名字。但我要說這個名字是「不倫不類」。先不要說中文字面意義跟法文原意差了十萬八千里,我覺得把東方風味的「佛地」扯進一個西方小說就是不搭軋的。再者,Voldemort的角色性格一點沒有「佛」的成分,他也不是來自「佛地」,自始至終就是個「魔」而已。所以在小說裡,「佛」與「魔」的衝突並不存在於這個角色身上,這個矛盾修辭(oxymoron)是白浪費掉了。

──Dumbledore = 鄧不利多。這個名字的英文發音類似「鄧波多」,不是「鄧不利多」。 “ble” 裡面的 “l” 是沒有發音的,如同 trouble –ble一樣。

──Hermione = 妙麗。這個名字的英文發音類似「赫爾麥俄妮」,「妙麗」只翻出了後半段的語音,第一個音節 Her 完全沒有翻出來。

──Draco = 跩哥。在翻譯英文名字時,為避免造成錯誤聯想,通常會以無意義連結的中文字來翻譯。而「跩哥」這兩個有連結意義的中文字,擺明了就是要對讀者/觀眾直接透露角色的性格。如果英文原文並未做此嘗試,這就是不忠於原文。譯者幫了作者一個倒忙。

──Sirius Black = 天狼星布萊克。翻譯名字時應盡量避免部分音譯,部分意譯,因為你若允許音意夾雜,你可拿不出足以說服人的理由為何 Sirius Black 不能翻成「天狼星黑」或是「西里斯黑」。

──Cedric = 西追。我個人覺得「西追」完全不像個名字。我會翻譯成「塞德瑞克」。囉唆點,但像個名字。

──Nymphadora Tonks = 小仙女東施。 Nymphadora字面的意義是「仙女(nymph)的禮物 (dora)」。同樣地,這個譯名音意夾雜,而且與角色特徵完全不搭。中文名暗示她是「長得很醜但又愛模仿志玲姊姊的小仙女」,但事實上Tonks是一名正氣師,不是仙女,而她也沒有醜到像東施。最後她還壯烈犧牲,譯者怎忍心將她命名為「東施」呢?

Nymphadora-Tonks-tonks-7443484-450-33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梁民康(莫平) 的頭像
    梁民康(莫平)

    莫平的英文私塾

    梁民康(莫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