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萊塢電影到了台灣, 片名的命名基本邏輯是: 中英文完全脫鉤

邏輯之一: 阿諾 = 魔鬼; 布魯斯威利 = 終極... 讓人一看即知某人的電影 (無論屬於同一系列與否) 又來了.

邏輯之二: 絕地, 戰警, 終結者, 警探, 絕命, 捍衛...把這些賣座片的 "body parts" 排列組合, 拿來促銷新片或爛片 (如 "捍衛終結者," "絕地警探")

為何會這樣? 第一, 好萊塢電影雖然商業氣息濃厚, 但片名卻相對平實, 若直接翻成中文, 實在無法引起台灣重鹹口味觀眾的興趣. 例如 Kate & Leopold. 猜猜看中文片名是啥? ... "穿越時空愛上你". 你看英文片名, 絕對猜不到劇情, 但中文片名卻已經把劇情透露一大半了. 第二, 片名用字已經暗示電影的類型, 如上述 "絕地" "捍衛" 就擺明此片為動作片, 方便促銷.

猜猜以下英文片名的中文: 1. The Help 2. Big Momma's House 3. The Matrix 4. The Rock 5. Avatar

...

1. 姊妹  2. 絕地奶霸   3. 駭客任務   4. 絕地任務   5. 阿凡達

中文片名 "天馬行空" 之程度可見一斑. 其中只有 "阿凡達" 是原片名 "Avatar" 的音譯, 但意思 ("分身", 典故來自印度教) 完全沒有翻出來.

 

講了半天, 到底有沒有用心翻譯英文片名的呢? 有, 但不多. 今天來介紹一個最經典的: Legally Blonde.

Legally Blonde 與 "金法尤物" 是好萊塢電影有史以來最勢均力敵的中英文片名, 也是前無古人 (不敢說後無來者) 的絕配. 理由如下:

blonde = 金髮尤物 + legally = 法律地  --> legally blonde = 金法尤物

這是一個中英文都融合了 "音" 與 "義" 雙關語 (pun) 的電影片名. 中文部分, 當然是因為 "金法尤物" 音同 "金髮尤物", 那英文部分的音義雙關在哪裡呢?

要知道 legally blonde 並不是正確的英語搭配語 (collocation), 而是在聲音上模仿一個正確搭配語 legally blind 而成的產物. 那麼何謂 legally blind?

就如同台灣的殘障人士要領有殘障手冊才能享有某些便利 (如停車位) 一樣, 美國的視障人士也有 legally blind (在法律上視為盲人) 的說法, 包含全盲與重度弱視者皆是. 那麼 legally blind 為何會被扯進這部跟盲人無關的喜劇裡面來呢?

我們知道, 英文裡的 blonde (金髮) 一字常與 dumb (笨) 聯想在一起, 這是一種顏色歧視. "金法尤物" 的英文片名, 除了剛好可以借用 "legally" 來暗示本片劇情主要情境之外, 其實還有 "請對金髮者的髮色視而不見" 的呼籲. 在西方的法院建築前常有 "正義女神" 的雕像. 最近幾個世紀的雕像都是被蒙住眼睛的, 成了 "看不見" 的女神. 其意義就是 "法律之前, 人人平等. 法律對膚色, 高矮, 胖瘦, 美醜等差異視而不見, 一視同仁." 

這麼用心的電影片名, 在好萊塢還真不多見. 而這麼用心的中文翻譯, 更是鳳毛麟角. 如果讀者有其他好的範例, 歡迎回應, 我可以集結後再發一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梁民康(莫平) 的頭像
    梁民康(莫平)

    莫平的英文私塾

    梁民康(莫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