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文的媽寶說法是 Mama's boy, 也就是說女兒不算在內. 其意義與用法跟中文 "媽寶" 一模一樣, 而且不是新詞兒, 也就是說, "媽寶" 這種人早就存在啦, 只是在當今少子化的台灣案例特別多而已. 英文另有 "daddy's girl" 說法, 意義類似 mama's boy, 不過多了一點曖昧, 有 "女兒跟爸爸關係異常親密" (但不到XX的地步) 的暗示. 但不蓋你, 我身邊就有這種案例. 相關的說法: "被寵壞的小孩" 叫做 spoiled brat, "青少年叛逆" 叫做 teenage rebellion, "青少年犯罪" 則叫做 juvenile delinquency (= teenage crime).  不過現在常說的 "靠爸" 族, 倒是沒有常用的英文對應, 因為英語國家的小孩靠爸的很少, 所以可能沒有發展出類似的說法, 頂多只有 "裙帶關係" nepotism有沾到一點邊.

為什麼中文的 "媽寶" "靠爸" 族都是兒子女兒通吃, 而英文卻分出性別呢? 我猜跟西方文化的源頭 - 希臘文學與神話有點關係. 聽過 "戀母情結 (Oedipus complex)" 嗎? 這是佛洛伊德 (Signumd Freud) 發明的詞兒, 簡單意思就是男孩對媽媽有慾望. 那它的英文為何不叫 "Mom-I-got-the-hots-for-you complex" 呢? 原來佛洛伊德借用了古希臘神話的情節, 把一個殺父娶母的希臘城邦國王Oedipus拿來當代言人, 證明他的理論宜古宜今. 所以戀母情結就成了 Oedipus complex. 佛洛伊德認為女兒也有戀父傾向, 不過他只用了 negative Oedipus complex來形容戀父情結, 沒有另創名詞, 顯然有歧視女性的嫌疑. 他的同事兼學生Carl Jung看不下去了, 於是替女孩兒們另創了個 Electra complex, 典故也是取自希臘神話中類似的情節, 主角是個叫做 Electra 的公主. 佛洛伊德看到自己學生想要分庭抗禮很不爽, 曾公開抵制 Electra complex 的說法. 好啦, 說了半天, 大家應該了解西方人為何對於 "父女" "母子" 的獨特關係這麼有 fu 了吧.

至於Oedipus真的壞到如此逆倫嗎? 其實是有很曲折故事的, 真的不是他的錯. 欲知後事如何, 請見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梁民康(莫平) 的頭像
    梁民康(莫平)

    莫平的英文私塾

    梁民康(莫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